【资讯】中国微课大赛:背景、目标、意义和效果

来源:中国微课大赛 发布时间:2017-06-05

最近几年有关在线教育、微课、和有关教育信息化微课比赛的话题可是源源不断,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微课大赛,下面从该类比赛的背景、目的目标、意义和效果几方面去分析:


一、背景

为了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申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率先将创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引入到微课评选活动中,举办了中国微课大赛。


二、目的目标

活动以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核心、以“创新、优质、实用、易用”为标准,以“创新资源建设模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活动目的,以“全面推动中小学教师‘了解微课→学习制作→应用微课→共建共享’”为基本活动流程,共同构建创新资源建设与创新教学应用相互促进的生态环境,促进各学校不断深化创新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开展。并用积极行动实现“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三、意义
活动在取得丰硕的成果的同时,对教育信息化创新资源建设产生了深远的积极意义。总结如下:
(一)开创我国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新模式
1.基于应用、化繁为简、以微知著的创新资源形式

“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的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新教学资源,与传统资源相比,其在“设计理念、资源构成、交互程度、应用范围”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特征。


2. 以“用”促“建”,“建”“用”结合的创新建设模式
以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的资源形式研究为基础,最大程度地发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学生与家长、师范院校大学生、高校研究机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群体的广泛参与,将资源建设与课堂教学应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资源建设“自上而下”、难以使用及应用不便等困境,充分发挥“资源应用为主导、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创新资源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实现创新教学与学习的变革。



3、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实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使微课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发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我们不断研究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组织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法探索与实践应用研究工作(如下表),开展了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并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二)有效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能力
活动期间,微课大赛项目组组织一大批专家、教授、骨干教师到全国16个省市开展线上线下微课专题培训会,直接培训各地一线学科骨干教师超过1万人,间接培训人数超2万人。同时,开发了一大批优秀的微课培训在线教程,这些教程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图文教程、视频教程、专家现场讲座录像、实景操作演示、语音及交互动画演示等方式),对于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对微课资源的认识、理解、开发与应用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一线教师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跨区域听评课等得以实现,从而快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深入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利用中国微课“学习空间人人通”云平台,推广基于微课的“预习、讲解、复习”等实际教学应用,使“反转课堂、讨论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协同学习、按需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与学习方式得以开展,对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全部参赛作品完全免费开放,由中国微课云平台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服务,任何人任何时间均可以免费共享大赛丰富成果。同时,微课大赛项目组将进一步利用优质微课资源,帮助农村、中西部等边远地区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让办学条件处于劣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师生同样享受全国各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将提供全面的免费服务,以此来实现“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效果
活动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产生了广泛的辐射作用,带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及教育企业等机构开展了十几个“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教师、学生、研究机构、教育企业等兴起了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的“微课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开展,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的探索工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